學習
AP認識&環境架設
在我的測試工作中,經常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 AP(Access Point)機種。這些機種不僅僅在外觀上有所差異,更包含了內部天線的設計構造、硬體資訊,以及 Radio 的雙頻或三頻配置。剛進入公司時,面對如此繁多且複雜的機種,我一度感到困惑與不知所措。然而,在與工程師一同學習與實作的過程中,我逐漸熟悉了各種 AP 機種的特性與使用方式。
測試流程的第一個步驟是環境的架設。在開始測試前,需先將 AP 正確連接電源、Console 線及網路線。並且依照不同的測試機種,必須將 AP 網路線連接至 Switch 上對應的 Uplink Port。同時,測試用的電腦(PC)也須將網路線接在相同的 Uplink Port,否則可能會導致流量異常,進而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。
產品測試
根據不同的測試需求,需依照所對應的模式(Fat/Thin/Cloud)來進行設定,不同的運作模式也對應著不同的測試方法。在多達十種以上的測項中,工程師們不僅向我說明各項測試的種類與操作方式,同時也詳細解釋了每項測試的目的,使我能更深入理解測試背後的意義與技術原理。
在測試過程中,常需透過 Tera Term 工具,以指令的方式更改設定或取得測試中所需的資訊。主要的測試工具為 IxChariot,須根據不同的測項進行 Server 端與 Client 端的設定,並調整 Pairs 的數量,以確保測試結果的有效性與準確性。測試結束後,也需將結果進行紀錄與彙整。
在初期測試時,若出現數值異常的情況,我都會立即回報並詢問 PL的處理方式。然而,隨著實務經驗的累積與持續學習,我已能初步判斷問題的可能原因,並嘗試進行基本的處理與排除,逐漸提升了我的獨立作業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。
網通知識
在開始實習之前,我對於網路相關的知識幾乎是一無所知。然而,透過這段實習經歷,我學習並累積了大量網路領域的專業知識。從基礎的 IP 設定(如 Static IP、DHCP),到如何連接公司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,以及當遇到網路連線異常時,如何判斷可能的問題來源,這些都是我在職場中實際操作並逐步理解的內容。
這些原本陌生的網路名詞與操作方式,透過實際參與測試與日常工作中的應用,不僅加深了我的理解,也讓我在處理問題時更具信心與效率。這些寶貴的學習經驗不僅拓展了我的知識範疇,也大幅提升了我的實務能力,為未來進一步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職場軟實力
除了技術層面的學習,這次實習也讓我深刻體會到職場上軟實力的重要性。在與工程師或同事的互動中,我學習到如何有效地溝通與表達自己的想法,尤其在詢問問題或回報狀況時,更需要清楚、有條理地說明,才能讓對方快速了解情況並給予協助。另外,在多項測試同時進行的情況下,我也訓練了自己的時間管理與工作安排能力,學會依照優先順序分配任務,確保每項工作都能準時且正確地完成。面對突發狀況或數值異常,我會先嘗試自行分析問題,再向上回報,展現了初步的問題解決能力與責任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