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​學習

環境架設

在進行Access Point(AP)測試前,首先需完成基本網路環境的架設。我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驟:

  • 將AP透過乙太網路線連接至交換器(Switch),並確保Switch連上測試電腦。

  • 使用Console線將AP連接至電腦,以便使用Tera Term進行指令操作與監控。

  • 確保AP獲得正確的IP位址(通常由DHCP Server發放),或手動設定固定IP,以便後續登入GUI介面進行設定。

  • 根據不同測試需求,環境中也會搭配其他設備如伺服器、模擬用戶端等,以建立完整的測試場景。

​使用者介面設定(GUI)

在AP完成基本連線後,透過網頁瀏覽GUI進行各項設定,常見設定包括:

  • SSID設定:新增或編輯無線網路名稱,並配置不同加密方式(WPA2/WPA3)以測試安全性。

  • VLAN設定:設定不同VLAN ID,以模擬企業網路環境中的多網段需求,並驗證資料是否能正確隔離傳輸。

​產品測試

在測試階段,我依照主管安排的測試項目逐一驗證AP的功能,內容包括:

  • 基本連線測試:確認AP能正常發送SSID並提供穩定連線。

  • 功能測試:例如VLAN穿透是否正常、頻寬控制功能是否有效、用戶數限制是否正確等。 GUI與CLI測試比對:透過Tera Term輸入CLI指令與GUI設定結果比對,確保設定邏輯與結果一致。

  • 錯誤回報與記錄:在測試過程中若發現Bug或異常行為,需截圖、紀錄重現步驟並彙整報告回報給研發人員。

​網通知識

實習期間我加深了對網路基礎的理解與實務應用,包含:

  • 在測試過程中能對應出問題出在哪一層(如實體連線、IP設定或傳輸層)。

  • IP配置與DHCP運作:了解靜態與動態IP的差異,以及DHCP的原理與作用。

  • VLAN概念:透過AP測試的封包標記與交換器的VLAN設定,建立不同網段之間的資料隔離。

  • Ping、ipconfig等指令的使用:快速確認網路連線狀況、IP取得情形與路由走向。

  • 無線網路安全性:學習WPA2、WPA3加密方式與憑證設定,提高無線網路的安全防護觀念。

bottom of page